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法纪通报 > 外卖平台花样多,消费者越“算”越浪费 记者调查“指尖上的粮食浪费”问题

外卖平台花样多,消费者越“算”越浪费 记者调查“指尖上的粮食浪费”问题

发布时间:2022-01-22 06:19:40作者:佚名 来源: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为在外卖行业占领一席之地,不少外卖商家通过设置起送额度、优惠满减、半份菜等活动开展营销,吸引消费者。然而,这些活动背后却滋生着大量的餐饮浪费问题

   

    外卖平台的“凑单满减”促销手段,会诱导消费者购买原本不需要的食品。一些消费者原本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但看到满减优惠之后又觉得很划算,一冲动就多消费了,造成了更多的浪费

   

    外卖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应的营销机制。在点餐的页面上以醒目的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并明确标注餐品的规格、风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建立消费者点餐的积分奖励机制,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

   

    又到了午饭时间,北京一建筑公司职工张洋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外卖软件,准备为自己挑选一份可口的饭菜。一份小炒肉加一份米饭总价22元;再加一份米饭总价升至25元,但按照“满25元减5元”的满减规则,最终只需要支付20元。

   

    张洋自然要选择后者。点击支付,送餐上门,吃饱后,张洋把多余的那份米饭扔进了楼梯间的垃圾桶。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外卖行业迅速兴起,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4.69亿。为在外卖行业占领一席之地,不少外卖商家通过设置起送额度、优惠满减、半份菜等活动开展营销,吸引消费者。然而,《法治日报》记者在近日的走访调查中发现,这些活动背后却滋生着大量的餐饮浪费问题。

   

    设置起送额度

   

    不得已多点菜

   

    “其实我也不想多点,点多了也浪费,但很多时候金额不够就不给配送。”张洋说着,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外卖平台上她经常光顾的几家店铺。从店铺公告中可以看到,商家设置的起送额度基本在20元上下,如果张洋所点的金额未达到要求,则无法下单。

   

    张洋告诉记者,因为单位离家较远,加上单位不提供午餐,所以平时她都“叫外卖”,为了达到配送额度,经常不得不点了主餐后再加个鸡蛋或加根香肠,“饭量就这么大,浪费不可避免”。

   

    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遇到过。

   

    北京一传媒公司职员李月月深有同感地举例说:“前天,我在外卖平台上点了一份14元的砂锅土豆粉,其实已经够吃了,但由于不满起送额度,只能又多点了一份6.6元的鸡排。结果鸡排咬了两口就扔了。”

   

    根据受访者反映的情况,记者打开外卖平台随机挑选了10多家店铺发现,这些店铺基本都设置了起送额度,起送额度大多在15元至50元间,部分海鲜店铺的起送额度高达80元至158元。如果最终下单金额达不到起送额度,平台则显示“不满起送额度”,无法下单。

   

    有一家店铺没有设置起送额度,但记者进行点餐时却发现,这不过是商家的套路——10元以下及折扣商品的简介中均注明“单点不送”的字样。倘若点两份折扣商品,第二份商品恢复原价,实际所付金额仍然为20元左右。

   

    “花样套路实在是太多了,真是应了‘买家不如卖家精’这句老话。”经常点外卖的吉林长春市民周欣雨说,她还遇到过这样的套路——满20元起送,但店铺里的套餐价格都是19.9元,消费者不得不搭配其他食品才能下单。

   

    “这无异于花钱买浪费。”周欣雨说。

   

    各种优惠叠加

   

    多点菜“划算”

   

    “满25减5、35减10、45减15……”在外卖平台随意点开几家店铺,就能发现各种满减优惠。此外商家和平台还发布外卖红包、津贴优惠等各类优惠活动,有的优惠还能叠加,以此吸引消费者。

   

    在张洋的办公桌上,放着很多瓶可乐。她笑言,这都是“叫外卖”时满减优惠得来的,比如点餐达到30元,发现满35元减10元,再点六七元一瓶的可乐,价格反而降到了27元。后来可乐太多她就点一些小吃,吃不完就只能扔了。

   

    记者采访发现,用满减优惠来吸引顾客,在外卖行业已是常规手段。商家一般会按照消费金额由低到高设置不同的优惠档位,买得越多,优惠幅度越大。正是在这种机制下,一些消费者难抵诱惑,加点了一些原本不必要的餐饮,浪费也就不可避免了。

   

    在北京一高校学生姚兰看来,对于消费者来说,这里面实际上只有浪费,压根没有“优惠”可言。

   

    她举例说,她学校附近有一家煎饼店,到店里买一个煎饼价格8元,但在外卖平台上的定价为17元,然后店铺有各种满减优惠券和红包,买一份煎饼加两根烤肠的价格,竟然比一份煎饼加一根烤肠的价格还便宜,“反正算来算去,东西买多了,实际上价格一点不便宜,比去店里买贵多了”。

   

    此外,记者在查看平台商家满减活动规则时发现,在选购商品时,商品实际价格后方会标注到手预估价格,如一家韩式外卖店内,一份肥牛泡菜汤和一份米饭定价41.8元,下方红色字体标注“到手预估27.8元”,在选购菜品页面下方黄色字体标注“再买11.2元,可再减6元”,并在括号内设置“去凑单”的提示。

   

    点击“去凑单”后,页面中会显示店铺内价格相对较低的饮品或单加菜品,当再添加一份80克、标价12元的年糕时,总价格只增加4元。此时页面上黄色凑单提示更换为“再买32.2元,可再减7元”,直至选购到店家设置最高满减金额“满118减35”后,不再有新的凑单提示。

   

    “这些凑单提示,就是一步步‘引诱’消费者消费。”张洋说。

   

    北京一集团公司员工陈志平时比较喜欢领取各类优惠券,近期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渠道可以领取到外卖红包,且满减优惠可以与外卖红包叠加使用,让外卖价格看起来更加划算。

   

    “虽然看似更划算,但买来后发现根本吃不完,扔掉的时候也觉得很浪费,挺愧疚的。”陈志说。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说,外卖平台的“凑单满减”促销手段,会诱导消费者购买原本不需要的食品。一些消费者原本没有那么大的需求,但看到满减优惠之后又觉得很划算,一冲动就多消费了,造成了更多的浪费。

   

    “满减优惠、设置起送金额这些现象应该被禁止。外卖商家不能仅仅从自身盈利的角度考虑问题,还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直言。

   

    小份菜受青睐

   

    定量标准欠缺

   

    随着反食品浪费理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呼吁“小份菜”“半份菜”。《北京市反食品浪费规定》提出,入网餐饮服务经营者应当在餐品浏览页面标注餐品规格、参考分量、口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推广小分量、多规格餐品或者可选套餐。

   

    但记者查看外卖平台发现,很多店铺并没有设置小份菜选项,还有部分店铺虽然标注有小份菜,但只有“小份菜”,没有“大份菜”可选。在菜品详情页,商家普遍会标注菜品所用的主辅料,但很少会标明每种用料的克数。

   

    郑风田认为,餐品注明规格、热量等信息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欧美不少国家就是这么做的。从健康的角度讲,每个人每天都需要摄入一定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如果餐品有明确标识,消费者在购买时就能自行计算,减少浪费,养成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

   

    北京在读研究生杨岚平时比较喜欢点外卖,在她看来,按照当下一些商家推出的“小份菜”“半份菜”,只是便宜了商家自己,消费者很难得实惠,对反食品浪费的作用也不大。

   

    她分析说,很多“小份菜”“半份菜”的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价格却是“大份菜”的一半,而且很多商家明确单点一个小份菜不予配送,于是用满减优惠和优惠券点了多个小份菜,加上还要多用打包盒,消费者点个外卖的支出一下子就高出不少,还造成不少浪费。

   

    记者随后进行了尝试,在外卖平台上点了同一个菜的大份和小份进行对比,果然如杨岚所言,小份菜菜量只有大份菜的三分之一,价格接近大份菜的一半。有商家告诉记者:因为小份菜和大份菜的烹饪方法和流程是一样的,做小份菜,厨师的工作量增加了,要用要洗的餐具也多了,时间、人力、物力成本都上升了,所以单价更贵一些。

   

    常见图文不符

   

    不标具体分量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平台商家不标注饭菜分量,或图文不符、食材质量不过关、商家没看备注等情况同样会导致浪费现象。

   

    “商家发出来的图片非常精美,食物十分诱人,然而送到后却让人大失所望、大倒胃口。”李月月说,有时候,送来的外卖食材不新鲜,用的油质量有问题,卖相、口味都很差,没吃两口就扔了。

   

    周欣雨对此感同身受。她举例说,上周她点了一份烤鸭外卖,从图片、评论来看,该店铺烤鸭制作精美、好评如潮。但送到后她发现,烤鸭卖相难看,有一股腥味,吃了几口就扔了,“我严重怀疑好评是刷出来的”。

   

    类似的情况张洋也遇到多次。另外,张洋不喜欢吃葱和姜,每次点外卖时都会在订单上备注“不吃葱姜”,但有的商家没有注意看备注上顾客的“忌口”,收到这样的饭菜,她只能扔掉。

   

    陈志对外卖餐食的口味倒不挑剔,让他不满的是,很多外卖商家对餐食不标注分量,常常导致自己多买而造成浪费。就拿米饭来说,陈志一顿大概要吃5两左右,但不同商家之间,一碗饭的分量千差万别,有的买一碗就够了,有的买3碗都不够。保险起见,陈志一般都点3碗。

   

    实际上,反食品浪费法规定,“餐饮外卖平台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

   

    但记者查看多个外卖平台发现,相关规定并未得到严格落实。有的平台找不到相关提示,还有平台在点餐页面没有任何提醒,到了支付页面才能在上方看到一行小字,“请适量点餐,避免浪费”。

   

    “我从没有注意到有这样的提示。就算有,还不是想点多少点多少,而且不标注分量,哪知道点多了点少了。”陈志说。

   

    解决逐利问题

   

    各方共同发力

   

    有机构测算,如果每单外卖浪费的粮食是1两,一年下来浪费粮食的总量超过17亿斤。如果按一个人一天两斤口粮算,17亿斤粮食够我国上海市常住人口吃34天。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成升魁长期关注食品浪费问题。他认为,外卖行业是一个新的餐饮消费业态,其背后的浪费问题也要引起足够高的关注。外卖行业的浪费,主要体现在没有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差异性。

   

    在上海社科院绿色数字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易看来,外卖平台有能力引诱消费者多消费,也完全有能力通过算法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只是缺乏这样做的积极性。

   

    “资本要逐利,当然希望在相同时间内消费更多。对于一些外卖平台来说,可能没有什么积极性或者动力来主动劝阻民众,通过算法去计算哪些人、哪些家庭其实并不需要点那么多,然后提醒消费者少点一些。真正要达到节约粮食的目的,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李易说。

   

    “消费者的饮食习惯不同、饭量不同,外卖行业要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充分考虑消费者的饮食差异。比如从分量上,提供半份菜、小份菜;从口味上,提供更多种类的搭配。有差异化的选择是外卖减少浪费的重要途径之一。”成升魁说,这样有利于餐饮消费朝着更高质量发展,而向定制化方向发展就是外卖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他看来,外卖平台同样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不应该简单将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的目标。平台本身掌握了一定的消费者数据,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出消费者饮食趋势,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如果只追求盈利,没有适应国家整体对餐饮业发展的规划,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行业协会应该进行研究,平衡各方利益,要求各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同朝着更加绿色健康、节俭的方向发展。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近日印发的《反食品浪费工作方案》,以及2021年4月2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都明确,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对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经营者,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

   

    吴琦认为,在整个社会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大背景下,外卖平台需要进一步优化相应的营销机制。在点餐的页面上要以醒目的方式提示消费者按需适量点餐,而且要明确标注餐品的规格、风味、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建立消费者点餐的积分奖励机制,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从餐馆层面,平台应该加大对推出半份菜、半份饭餐馆的支持力度,比如降低佣金费率、提供数字化支持等。

   

    (文中消费者均为化名)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17-23391-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舆情网 d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