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消费维权 > 警惕被“美容”的农产品危害舌尖上的安全

警惕被“美容”的农产品危害舌尖上的安全

发布时间:2021-04-29 22:50:04作者:佚名 来源: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消费者购买果蔬等农产品,对其“颜值”较为关注,为此,有人使用违规化学药品对农产品进行“美容”,让品质较为一般的农产品卖相好、卖价高。受访专家认为,“为了颜值而美容”剑走偏锋,得不偿失。(见4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

   

  一日三餐的时令果蔬,堂而皇之地加入“美容”行列,让人头皮发麻——将焦亚硫酸钠、一水柠檬酸放入水中浸泡,可以让芋头脱皮;用次氯酸钠消毒液漂白,可以让黄褐色山药变得“白嫩”……这些化学“美容术”在提升农产品“颜值”的同时,难免令其品质受伤,进而危害“舌尖上的安全”,长此以往谁还能吃得安心?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市场供应和竞争更加充分,人们选择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空间和途径也更多。过往那种“剜到篮里都是菜”的粗放型销售已不适应细分市场的消费需求。于是,分拣、包装等成为部分商家的特定程序。比如,从良莠不齐的菠菜堆中挑选出长短一致、颜色鲜亮的装盒销售;把颜色较红润、个头差不多的西红柿优选,供给大型商超或批发市场,售价就可提高20%。这种精包装服务既可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购买需要,也有利于果蔬保鲜和减少运输损耗。

   

  然而,现实中有人受利益驱动,将原本正常的分拣、包装环节异化为“人工美容”,这本质上是弄虚作假和见利忘义。比如,次氯酸钠消毒液对人体有腐蚀性和致敏性,相关规定明确指出“次氯酸钠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即便只是用以浸泡,相关物质残留也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一定不良影响。

   

  从山药经营者说“不白人家不要,越白越受欢迎”来看,“人工美容”在农产品交易中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买方市场的影响。某种角度上,消费者存在的一些认知误区,助推了“美容农产品”的滋生和大行其道。

   

  遏制对农产品的化学“美容”乱象,一方面,大型商超、批发市场要严把入口关,对商户提出果蔬食品安全要求,对不能提供相关证明的农产品,要在进入市场前把关,确保其品质;要敢于把不合格农产品挡在市场之外,并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联系、处置。另一方面,地方市场监管部门要对辖区内农产品加工情况摸清底数、强化监管,切忌“民不告官不究”被动执法;要对加工商户出现的趋向性、苗头性做法及时研判,早发现、早矫正,依法依规处罚,提升违法成本,确保农产品产供销秩序和安全。当然,作为需求端的消费者也应摈弃“以貌取果蔬”的观念,走出“重长相轻品质”的认知误区。

   

  安全是食品交易市场的底线和底色,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任何环节都大意不得。

  


原文链接:http://www.guangzhou315.cn/show-18-21156-1.html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舆情网 d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