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消费维权 > 正确认识免疫力 人体免疫力并非越高越好

正确认识免疫力 人体免疫力并非越高越好

发布时间:2021-03-18 12:39:59作者:佚名 来源: 河北消费维权网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孙燕明)近日,中国保健协会发布的《国民免疫力认知调查报告》显示,95%的受访者认同人体免疫力对健康的重要性,多数受访者对健康饮食行为与健康运动方式有所了解。同时,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免疫力的具体概念和组成结构认知较为模糊,对免疫力的具体内涵缺乏准确认知,认为免疫应答力就是免疫力,并认为免疫力越高越好。

  

  据悉,此次调研历时3个月,通过线上发布与线下走访的方式共收集6800份有效数据,调研范围涵盖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等16个一二三线城市,以及部分农村地区。

  

  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华锋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民对免疫力的认知应从 “1.0时代”迈入“2.0时代”,应进一步区分免疫应答力和免疫调节力对人体健康的作用,同时关注二者的协同健康作用。免疫力健康相关知识应纳入居民必备营养健康知识,成为“健康中国”规划中的组成部分;行业协会应尽快制定量化指标,全方位提升居民免疫力健康意识和水平。

  

  83.8%的受访者不了解免疫力内涵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教授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病菌、病毒和消除自身病变细胞的能力。很多人往往将免疫力简单地理解为免疫应答力,其实免疫力包含免疫应答力和免疫调节力两部分。

  

  免疫应答力是指机体对于病原体等外来异物及其信号的反应应答能力,是机体清除异物等有害物质的能力。免疫调节力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自身生理动态平衡与相对稳定的能力。

  

  免疫调节力不足,同样会引起超敏反应等一系列健康问题。此时,人体免疫应答力虽然没有变化,但是由于免疫调节力下降,导致免疫系统的识别功能发生异常,会将无害的异物当成敌人,导致哮喘及皮疹等免疫病理性疾病。

  

  调研数据显示,67%的受访者认为免疫力越高越好,还有16.8%的受访者对此并不确定,仅有16.2%的受访者选择了“否”,说明绝大多数受访者对免疫力内涵缺乏准确认知。

  

  “人体免疫应答力并非越高越好,而是需要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马冠生表示,免疫应答力一般被认为是免疫功能的主要体现。如果免疫应答力过低,就不能及时清除人体内的有害物质,容易发生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果免疫应答能力强度过大,会导致机体组织细胞的免疫病理损伤或者内环境的稳态失调,而引发疾病状态。免疫应答力必须受到机体及免疫系统的调节。

  

  免疫力低下会大幅增加患病风险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副主任、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儿免疫学分会秘书长王月丹指出,人体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通过细胞免疫机制,人体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杀灭人体内产生的突变细胞。如果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突变细胞未被及时清除,就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因此,人体免疫力低下会大幅增加传染类和肿瘤类疾病的风险。

  

  虽然,消化不良、动脉硬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并非免疫应答力低下直接导致,但与免疫调节力水平下降导致的机体内环境自我稳定功能下降密切相关。

  

  调研数据显示,86.1%的受访者了解免疫力下降是导致人感染传染类疾病的重要原因,61.1%的受访者了解免疫力下降是消化不良、肠胃脆弱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受访者对感染类疾病患病风险增加、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两种后果的认知度较高。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过半受访者不了解免疫力水平下降与肿瘤类疾病患病风险高度相关,对免疫力下降会增加“三高”、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患病风险有所了解的受访者不到40%。

  

  55岁以上人群对免疫力下降与心脑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和“三高”的关系认知度更高。而对于消化不良、易患感染性疾病等后果,中青年群体认知度更高。

  

  哪些个人生活习惯会造成免疫力水平下降

  

  (数据来源:中国保健协会)

  

  在可能会导致人体免疫力水平下降的不健康生活习惯中,熬夜或睡眠不足占81.4%,饮食习惯不规律占75.1%,营养不均衡占70.3%,久坐不运动占65%,长期高度焦虑紧张占63.6%。

  

  同时,受访者对充足睡眠、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均衡膳食有助于提升及维持正常免疫力水平,也有较高的认知度,认同比例均占 80%以上。

  

  从整体而言,对于什么样的生活习惯更容易导致免疫力水平下降,年轻人的认知程度明显高于老年人,女性的认知程度略高于男性。同时,城乡认知度有较为显著的差异,农村地区受访者对于危害免疫力的认知侧重于抽烟、酗酒等不良习惯,而城市受访者对于危害免疫力的认知更侧重于熬夜或睡眠不足、饮食高油高盐、久坐不动等都市人常见的不良习惯。

  

  饮食结构需要重视食物多样性

  

  调研数据显示,约80%的受访者对每日摄入蔬果、肉蛋奶和谷类食物的重要性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对豆制品、干果类的摄入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同时,选择油盐摄入的受访者仅占 1/3,因为国民更重视减油减盐,而忽视了油盐同样是每日必备营养来源的一部分。

  

  而在被问及“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维持正常免疫力水平”时,约80%的受访者对健康饮食习惯有较为准确的认知,了解饮食品种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少油少盐少糖、按时就餐的重要性,并拥有“应及时补充蛋白质等营养素”的自觉意识。同时,约26.3%的受访者选择“尽量少吃,避免吃碳水化合物”,将“健康饮食”与“少吃”等同。

  

  “充足的营养摄入对于支持人体的免疫功能非常重要。”原武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第三届全军临床营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吕利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没有一种天然食物富含人体所需的所有营养素,人体饮食结构需要重视食物多样性,并有的放矢地摄入营养素补充剂,从而实现营养的均衡摄入。营养不均衡会导致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的合成障碍,或者免疫细胞的生成减少,或者免疫功能下降。营养不良的人更易于感染多种病毒,包括流感、结核、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以及胃肠道感染。

  

  人体每天都需要产生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就需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供应,因此在调整饮食习惯时应注意避免完全不摄入肉类或碳水化合物,防止营养缺乏导致免疫力水平下降。

  

  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一些关键免疫蛋白合成减少,其中包括免疫球蛋白抗体,这种抗体能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入侵人体细胞。蛋白质摄入不足时,免疫细胞数量的减少会损害免疫系统对病毒的响应。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长时间不摄入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导致身体热量不足,造成抗体和免疫细胞等免疫活性成分产生不足或者功能异常,免疫系统难以如常发挥功能,造成免疫力水平下降。

  

  同时,过度的热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脂肪堆积,引发脂肪炎症,最终造成脂肪肝、2型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因此,充分及合理的热量摄入是维持正常免疫力的重要基础。

  

  吕利表示,人们应尽量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平衡宝塔》建议的热量要求摄入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如果个人日常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超过建议值,可适当进行控制。如果以减肥为目的,则不宜盲目少吃或戒断碳水化合物,应在减少摄入总量的同时,通过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粗粮代替细粮、增加水产品与禽肉等优质蛋白摄入等方式改善自身饮食习惯,再配合运动减去多余的脂肪,这样才能保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

  

  过度运动会造成免疫力下降

  

  如何促进免疫力水平提升

  

  (数据来源:中国保健协会)

  

  在均衡膳食之外,适量运动也是提升免疫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调研数据显示,65.8%的受访者认为,养成一定强度下长期运动的习惯,避免一次高强度运动后长时间不运动;70.2%的受访者认为,不盲目提高要求,评估自己身体状况后适度运动;75%的受访者认为,在运动后应保障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补充。同时,有22.6%的受访者认为“每天必须进行长时间中高强度户外活动”是合理的。

  

  去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建议,18-64岁成人每周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活动,或75-100分钟的高强度活动,或中等强度活动和高强度活动的相当量组合。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尤春英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国民整体运动量不足的前提下,很多人对于运动的认知更偏向于“中高强度的运动才算运动”。事实上,如果不顾及自身身体条件盲目进行高强度运动,让身体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则不仅不能提高免疫力水平,反而会导致免疫活性成分消耗过多,造成免疫力水平下降。

  

  人们运动健身前应对自身状况做全面评估,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强度与运动项目,回避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运动方式。同时,健身运动贵在坚持,与其猛跑一小时,不如每天快走半小时。在确保身体适应一定运动量后,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再酌情加大运动量。

  

  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以及自身运动能力较弱的人可以选择一些强度不是很大,但适宜自己的运动,如游泳、快步走、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值得注意的是,有25.1%的受访者认为,运动就是为了防止营养过剩,运动后只要补充水分即可。

  

  尤春英表示,每种营养素在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或者健身运动中都必不可少,它们都具有极其特殊的、固有的生理功能。针对中等强度以下的运动,人们只需掌握好一日三餐饮食中营养素的合理搭配,不需要进行特殊的营养补充。

  

  人们如果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持续运动,糖的需求量最多,在消耗了储备的肌糖原后,还会消耗体内的蛋白质,随着大量出汗还会丢失体内的矿物质、水分和维生素等营养素,造成机体恢复慢,免疫力下降,最终可能会导致机体抗感染能力下降。

  

  一般在运动前 2.5小时左右,可适量饮用250毫升左右的碳水化合物饮料;在运动前半小时,可饮用含少量碳水化合物的饮料,以维持体内血糖水平,提高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在大负荷、长时间的剧烈运动(1小时以上的运动)中,建议少量多次补充含糖饮料,同时适当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快速补充能量。

  

  大负荷运动后30分钟内,建议补充含蛋白粉的低聚糖饮料,并补充复合碳水化合物;运动后2小时内,建议合理完成用餐。一日三餐中早餐的营养摄入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对免疫力影响至关重要

  

  调研数据显示,95%受访者了解心理健康对免疫力的重要性。这一认知与城乡差异相关度较高,农村有 15.6%的受访者并不了解心理健康对免疫力的影响,这一数值显著高于城市。

  

  由于经济水平差异以及历史传统的影响,农村地区居民更倾向认为身体健康更重要,心理状态的好坏可能只是“一时矫情”。同时,相较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心理健康宣传和医疗资源相对更少。“心理健康对于维持人体免疫力水平至关重要。”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李萍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的心理与生理状况高度相关,心理因素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对免疫力产生重要影响。长期抑郁情绪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会对免疫力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如果发现自己长时间处于抑郁状态,必须及时去医院就诊。

  

  提升免疫力不应忽略保健食品

  

  调研数据显示,为了提升免疫力,国民最倾向于购买营养素补充剂类、功能改善类和调节身体指标类保健食品。在影响国民保健食品消费决策因素中,功能效果、产品资质与品牌知名度位列前三位。

  

  同时,60%的受访者认为,在购买保健食品维持自身健康水平上,每月投入家庭总收入的 1%至10%较为合理;30%的受访者认为,应在1%以下;9%的受访者认为,应在10%至20%之间;1%的受访者认为,应在20%以上。

  

  徐华锋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国民更愿意对自身健康进行投资,说明国民对免疫力提升与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加强。

  

  同时,部分受访者对保健食品仍然持怀疑态度,不了解我国对保健食品实行严格的注册、备案和监管制度,以及在国内注册销售的保健食品必须要有“蓝帽子”标志,甚至认为“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

  

  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的《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征求意见稿)》及其对应的功能评价指导原则,保健食品未来允许声称的保健功能主要有24类,其中包括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功能。

  

  徐华锋表示,国民对保健食品应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提升免疫力不应忽略保健食品的营养保健功能。人们可以考虑通过咨询医生和专业营养师的方式了解自身是否缺失某些营养素,进而有针对性地补充;在选购保健食品时要认清认准产品包装上的“蓝帽子”标志及批准文号,依据保健功能及适宜人群有针对性地选择,并按照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食用。

  


原文链接:http://www.heb315.org.cn/news/view?id=1956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舆情网 d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