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讯通中心

欢迎访问打假舆情网!

当前所在:首页 > 防伪提示 > 餐饮具安全不容忽视 专家提醒“四点注意”

餐饮具安全不容忽视 专家提醒“四点注意”

发布时间:2022-09-25 03:34:31作者:佚名 来源: 陕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

  碗筷碟盘、茶杯小勺,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近年来,以“碗”为代表的餐饮具在食品安全抽检时常过不了关,这到底是咋回事?日前,四川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

  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健表示,严格来说,抽检不合格的餐饮具其实主要是“复用餐饮具”,就是那些经过清洗消毒可以重复使用的餐具和饮具,主要有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两大风险。大肠菌群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它在食品卫生学意义上是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指示菌。一般来说,食品中大肠菌群超标,就表示食品可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了污染。阴离子合成洗涤剂,即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洗衣粉、洗洁精、洗衣液、肥皂等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十二烷基磺酸钠,是一种低毒物质,属于化学洗涤剂的残留。

  餐饮具为啥容易“生病”?王健表示,餐饮具供大家使用之前,都需要经历清洗、消毒、烘干、保存这几个步骤。

  清洗包括分拣、去残、浸泡、预洗、洗涤和冲洗环节,一般情况下,清洗方法可以分为人工清洗与机器设备清洗,目的就是用水和洗涤剂把餐饮具表面的残渣、油污清理干净。洗涤剂不能乱用,必须满足GB14930.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洗涤剂》B类产品的相关要求。

  消毒是清洗之后的环节,消毒方法大致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常见的物理法有高温加热消毒、蒸汽消毒、红外线消毒,均是通过对餐饮具采取高温处理。只要保证其表面温度高于80℃一定时间,基本就可以杀灭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等常见细菌。化学法应采用符合GB14930.2-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消毒剂》标准的化学消毒剂,目前化学消毒中普遍采用含氯消毒剂(比如次氯酸钠)和二氧化氯消毒剂对复用餐饮具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剂应做到现用现配。餐饮具在化学消毒处理之后,还应进行再次清洗。

  烘干是将餐饮具上残留的消毒液清洗完毕之后进行的必要操作。在烘干中可以采取自然晾干和设备烘干的方式,也可以使用专用擦拭巾。设备烘干虽然多花了点电费,但是节省了人力,通过加热还能起到二次消毒的效果。

  保存是整个过程最后一关。餐饮具被放入密闭消毒柜,经过高压蒸汽灭菌、电热灭菌、臭氧灭菌和紫外线灭菌等一列单独或复合手段的加持,餐饮具重获新生。

  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为啥大肠菌群和阴离子合成洗涤剂老爱出来捣乱?原来总有人在关键时候打瞌睡、爱偷懒:清洗时不爱换水,标准要求洗两次,但有的偏要省水费;消毒时,设备温度和时间达不到要求;消毒剂比例随着心情配,今天多一点,明天少一点……更糟的是,洗完的餐饮具随便放,消毒柜的插头永远也没跟插座见过面。餐饮具浸泡工序总是草草收场,不合格也就不足为怪了。

  怎么保证餐饮具安全?王健提醒应注意四点:

  长个心眼不将就。对消费者而言,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卫生状况良好的餐馆,留意餐馆的餐具储存状况,散落放置在外的餐具尽量不要使用。饭桌上,筷子筒里随意挑选的筷子最容易受到污染,滴滴沥沥带水的餐具也可能潜伏着致病微生物。若实在无选择余地,建议使用前用开水多次冲涮餐具,虽然消毒能力有限,但也能去除一些油污和不洁物。

  保障质量不守旧。集中消毒服务企业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是餐饮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议企业大胆除旧破新,积极参考和借鉴行业先进做法,通过厂房改造、设备升级、引入HACCP体系管理等方式建立良好的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程序,让封上塑料薄膜的餐饮具不仅意味着便捷、高效和养眼,还意味着健康、安全和放心。

  规范操作不马虎。餐饮单位都应设置专门的处理场所,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主动提升人员责任和卫生意识。针对大型餐饮单位、集中供餐场所,建议配置专业餐饮具清洗消毒设备、一体化清洗消毒流水线,以此确保清洗消毒工作的安全和可控。细节上,建议企业配置专用的清洗水池、消毒水池,将预处理、清洗、消毒3个环节分开;采用专业的洗涤剂、消毒剂,确保清洁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保证清洁消毒剂无毒、无害、无污染,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危害;通过制度规范清洗后的存放和摆台,有效防止二次污染。

  靠前监管不松懈。卫生健康和市场监管两个部门根据分段监管的需要,应进一步加强沟通协作。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研究制定行业退出机制和相关标准制度。通过科学完善的制度规范,持续有效地强化过程监管、落实主体责任、提升风险筛查能力,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以整顿行业的诸多乱象,给广大消费者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就餐环境。

   本文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原文链接:http://www.sxwq.org.cn/show-23-6974-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打假舆情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兴业信息咨询中心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打假舆情网 djyq.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