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2020-07-22
-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宏进农副产...2020-07-15
- 黑龙江市场监管系统突出“六个结...2020-07-15
- 习近平向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并...2020-08-27
- 青海省海西州开展“两品一械”行...2020-07-15
- 2020线上智博会区块链应用创...2020-07-15
- 习近平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0-08-07
- 李克强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2020-06-12
- 厦门丽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召回部...2020-07-15
- 判了!北京康佰馨大药房董事长卖...2020-07-15
关于酸菜,您应该了解这些知识
发布时间:2022-05-17 19:46:30作者:佚名 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酸菜鱼、老坛酸菜、酸菜炖粉条……不同地区的消费者,食用酸菜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从开胃小菜到炖炒主菜,从菜肴调味辅料到下饭不可或缺。但由于酸菜产品中含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亚硝酸盐,引起了不少消费者的担忧。那么,在购买酸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吃酸菜才能更利于健康?本次提示为您答疑解惑。
Q :酸菜是什么?
酸菜,通常是指以大白菜、结球甘蓝、芥菜、白萝卜、小油菜等为原料,经挑选、修整或烫漂、冷却等工艺后,放入清洗干净的发酵容器中,添加食盐、水(部分地区添加辣椒、花椒、嫩姜)等辅料,经封闭、腌制、发酵后制成的具有一定酸味和香气的蔬菜制品。
日常生活中,有两种酸菜最为常见,一种以新鲜白菜为原料,腌制完成后味道酸香,菜体呈黄色。例如东北人常吃的酸菜炖粉条中,就是使用了这种酸菜。在东北三省一区,很多家庭都有在冬天腌制此类酸菜的习惯;另一种酸菜,以芥菜为主要原料,腌制完成后以酸辣为主,菜体为绿色。人们常吃的酸菜鱼、老坛酸菜牛肉面里的酸菜,就属于这种酸菜。
Q :购买酸菜有讲究
消费者在购买酸菜类产品时,首先应该选择正规场所,如商超、农贸市场等。购买预包装类酸菜产品,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确定生产日期、保质期、贮存方法、生产厂名厂址等产品基本信息;不要购买出现胀袋、颜色异常鲜艳以及未按照标签标识的贮存方法进行保存的产品。购买散装酸菜产品(适用于以大白菜为原料的酸菜),除了与销售者核实产品基本信息外,还可以由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看:优质的酸菜颜色自然,菜叶应该呈淡黄色,菜帮呈半透明的白色;质量不佳的酸菜,颜色往往异常黄亮。
二闻:优质的酸菜气味纯正,具有一股浓郁的酸香味;质量不佳的酸菜,则会出现腐烂、辛辣、刺激等异常气味。
三按:优质的酸菜韧性十足;质量不佳的酸菜,按压时则会有软塌、粘烂的触感。
四尝:优质酸菜的菜心部位尝起来酸脆鲜嫩,风味纯正,嚼几下,酸味延绵持久;质量不佳的酸菜,嚼几下后酸味则会消散。
五泡:优质酸菜即使用清水浸泡后,酸度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质量不佳的酸菜,浸泡后酸度则明显下降,甚至会消失。
食用酸菜须注意
注意亚硝酸盐含量
酸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腌制时间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通常会在4-8天内达到亚硝酸盐含量的最高值,到20天至一个月后亚硝酸盐含量就几乎很少了。所以,食用酸菜,要注意避开亚硝酸盐含量的高峰期(腌制4-8天)。
学会科学食用酸菜
酸菜一定要炖熟煮透了之后才可以食用;不要食用质量差、不卫生、霉变以及腌浸时间较短的酸菜,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此外,对于预包装类酸菜产品,开袋后应尽量一次性全部加工烹制,如果一次未使用完毕,剩余产品一定要封口处理,放入冰箱中保存并尽早食用(不建议超过一个星期)。
学会科学食用酸菜
特殊人群应谨慎食用酸菜。建议孕妇尽量少食用酸菜,因为亚硝酸盐渗透力较强,可能直接透过胎盘,影响胎儿健康;高血压、肾病、肝脏疾病等患者要注意减少酸菜食用量,以免酸菜中的高盐量,以及亚硝酸盐成分会加重脏器负担。
温馨提示:
不建议购买来源不明的散装酸菜。选购预包装酸菜时建议选择乳酸菌发酵产品。此外,腌制食品虽然会使食物具有别样风味,但在腌制过程中必然存在营养素流失,因此建议适当降低腌制食品食用频率。如果您在购买和食用酸菜产品过程中,发现不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情况或产品质量问题,请及时拨打12315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
附件下载:
原文链接:http://amr.nmg.gov.cn/zw/xfts/202204/t20220412_203659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